武漢特色三鮮豆皮
2021-06-17 來自: 荊州鼎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468
在武漢“三鮮豆皮”極負盛名,它是武漢人“過早”的主要食品之一,是武漢特色的傳統小吃。豆皮必須用脫殼綠豆和精制米漿攤制,豆皮的餡,必須是糯米;三鮮多為肉丁、鮮蝦仁、干子、鮮菇和鮮筍。用油煎制而成。其皮金黃發亮,入口酥松嫩香。
由來
豆皮本是湖北農村的鄉土風味小吃。農閑之時農家用早稻和綠豆磨成漿,燙成薄皮,除即時食用外,其余的切成絲,曬干,用以過節、待客。
在武漢,歷史很久的是武昌王府口豆皮(今武昌解放路與紫陽路交叉處),因其為楊家祖傳,又叫‘楊豆皮”,開業于清道光年間,因店小未用招牌,直到楊家第四代楊志福,才于1929年正式掛上“楊洪發豆皮”的招牌。楊豆皮為光豆皮,由楊親自制作,具有油重、外焦、內軟、清香的特色,經濟實惠,頗受食客歡迎。武漢三鮮豆皮的創制人郭春山和被譽為豆皮大王的高金安,均先后在楊店做過。1946年,老通城復業,高金安為“三鮮豆皮”特色,在傳統的制法上,大力創新,調整配料,精細制作,高金安做的豆皮具有漿清、皮薄、火功正、配料、調味適當均勻;吃的味香,爽口、外脆、肉軟,油重而不膩的特點。解放后,高金安又不斷總結提高創新,將豆皮配料改為豬肉,口條和蝦仁,并總結了豆皮餡、豆皮漿、豆皮煎制等一整套精細的制作方法。使三鮮豆皮皮薄色艷、松嫩爽口,餡心鮮香,油而不膩,豆皮花色也由三鮮豆皮發展蝦仁豆皮、冬菇豆皮等。高金安的制作技能主要為“三關”:即磨漿關、火功關、下料關。采用精細的制作工藝,使普通的豆皮最終變成享譽全國的風味小吃。
正宗的武漢三鮮豆皮選料講究,要求豆皮的“豆”必須是脫殼綠豆;豆皮的“皮”必須是精制米漿;豆皮的餡,必須是湘產糯米;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、鮮蛋、鮮蝦;豆皮的形,必須是方而薄;豆皮的色,必須是金而黃;豆皮的味,必須是鮮而香。在制作上,更需把好“三關”:磨漿關、火功關、下料關。磨漿關:漿要磨細,干濕恰當,隨用隨磨,隨換清水;火功關:制作一鍋豆皮中途要變換多次火候,才能形成豆皮色味香形兼具和外脆內嫩的特點;下料關:主副料配齊,花色全,加入海味,要保持餡兒原汁原味。
想學更多美食小吃,想自主創業,到荊州鼎好餐飲培訓,詳情請見:www.xiaopan.org